柯克·道格拉斯飾演才華橫溢卻畢生活在痛苦之中的梵高,他原為荷蘭畫家,因為生活關系到比利時的礦場當礦工.幸好梵高的兄弟支持他的藝術創作,自愿供養他的生活,使他得以專心作畫,并跟同時代的名畫家高更等人交往.可惜梵高的藝術道路仍然走得十分曲折,在生前一直未獲得大眾賞識,直至死后多年才在藝壇大放異彩.
影片開始的時候,已經跳過了文森特的童年少年,直接從他參加神學傳道開始。那一年應該是一八七八年,文森特二十五歲。他希望在某些方面繼承父親,向那些不幸的人傳播上帝之道,于是去了布魯塞爾附近的一家福音學校學習。他在給提奧的信里表示,希望這樣可以讓他的家人略感欣慰。學習結束之后,他向教會請愿去了所有牧師都不愿去的地方:博里納日。在博里納日,低層人們像畜牧一樣地勞動。他們的家在地下五百米的深處,男人們僂著背在地底爬行挖煤,女人們背著籮筐在礦山拾煤塊,孩子們沒錢上學而是拖著幼稚未成形的身子與大人們一起干活。這種艱苦的生活,讓文森特很受震撼。他除下外衣,深入礦工的苦難,與他們一起勞動工作,住在破爛骯臟的屋子里,把床讓給了有病的婦人,把衣服送給了孩子們,自己睡在草堆里。然而教會認為他的行為貶低了教會的尊嚴和體面,迫他放棄職務。在礦工的死亡和自身的疾病纏身中,文森特看穿了所謂“上帝的福音”的假義和虛偽,并意識到了這是一次失敗的愛。
這段生活經歷對文森特的人生觀世界觀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。從那以后開始,他的一生都是破棉衣加身,與電影一出場的西裝領帶相比,與其說是一種物質的差異,其實更突顯的是精神的差異。假如說之前的生活是華麗的面具,現在他看到了面具下面的那張臉——那因為面具的箍扎而扭曲變形的痛苦不堪的真正臉龐,流著汗紅著眼卻沉默不能語的事實真相。自此之后,文森特深入到當時主流社會眼中所謂的“低層人們”之中,與織布工、農夫、漁夫等在一起,其早期作品基本都以表現勞動及勞動人們為主,如“掘地者”、“挖土豆者”、“運炭船和兩個人”和織布工系列等。
三個“永不”,來自表姐凱的拒絕。她沒有給文森特一點點的機會,或許是亡夫太過刻骨銘心,又或許是文森特狂熱的示愛方法讓她無法接受,乃至文森特把手放在燭火中燒仍是不為所動。之后,便是輾轉無所定居。學畫,與妓女克拉西娜同居,照顧她及她的孩子。分手。去阿姆斯特丹,獨自旅行,搬到紐南。父親去世,與妹妹爭吵,然后再出走。然后去到了巴黎,最親愛的提奧身邊。在巴黎,他認識了許多在后來很出名的畫家,其中之一便有后來“割耳事件”中的保羅高更。
“我越是年老丑陋、令人討厭、貧病交加,越要用鮮艷華麗、精心設計的色彩為自己雪恥……”凡高的這句話,曾像錘子一樣重擊我心。在生命的后期,他受孤獨貧窮和病痛的折磨,精神數度失去控制并因此而割下了自己的耳朵,并住進了圣雷米的德莫索爾精神病院醫治,病情稍有好轉后返回了巴黎接受加歇醫生的治聞。1890年,在郊野的金色麥田里,他朝下腹開槍自殺,隨后返回住處躺下,二日后死于床上。
有人說,他是上帝的棄民。然而在我認為,從某種角度來說,是凡高遺棄了上帝。如果畫畫的信念中途放棄,轉換另行謀生,生活不見得大富大貴,但自食其力莫須依靠提奧的接濟應該是沒有問題的??墒欠哺邲]有這樣做,他把畫畫當成了他的生命,他的精神支柱。如同他所言:“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體和靈魂,為了它我甘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險......”。
有些電影,是由電影成全了故事。而在《渴望生活》這部電影中,是故事成全了電影。我們首先被感動的,是文森特的精神和他那富有傳奇色彩卻充滿悲劇味道的一生。然后,才有空暇去留意背景音樂從哪里響起又在哪里結束、鏡頭在哪里如何緩慢移動又在哪里變成了大特寫、色彩如何交潛變化來暗示人物的情感變幻等這些電影的細節處理。末了,還是受著文森特的感動,呆坐在涼涼的椅子上,為之顫葳傷嘆。
看老片子《梵高傳》是個心酸的過程。梵高的人生真是個特別悲劇的人生??吹借蟾咭簧艽?,直至生病、自殺的過程,我甚至抬頭問上帝:為什么呢,上帝,天,為什么要這樣的安排呢,一個好人,一個善良而幾乎是完全發散光和熱的人,為什么就這樣苦呢。
那么諷刺意味的是,梵高身前那么多賣不出去的畫,在死后的年代里,基本每一幅都價值連城??墒?,享受這些價值和榮光的人是另外的人,不是梵高本人。
梵高出生于牧師家庭。他也一度擔任神職工作,在煤礦里為礦工服務,他是那么熱忱地投入傳教工作,以至于把身上的衣服都脫給窮人,自己也去住那些低矮的礦工住的房屋,因為他要和他的服務對象一同“受難”。最后教區的領導認為他影響了教會的體面,干涉他。梵高火了,說什么體面,你們這些偽君子。
梵高割耳朵后的那一幕尤其悲慘。他包扎了耳朵后,躺在床上休息,外面居然來了幾十、上百人來看他,看西洋鏡,抱著取笑逗樂的心情。
在看梵高傳的時候,我還為另一個人感動,那就是梵高的弟弟提奧。這真是天使一般的人啊。他不僅供梵高的一些費用,也理解哥哥的才華,并且,不管哥哥怎么艱難困苦,被人恥笑,他都不離不棄,情深意重。這真是個天使。沒有他,根本沒可能有梵高的存在。
梵高的一生,真的有點像耶穌。他的畫上面,流淌的都是愛,對大自然的愛,對人類的愛,對受苦人的愛。但他一生挫折,一生活在恥辱和寂寞中。如果人有靈魂,可以復活,他如果能看到身后作品獲得那么大的榮耀該多么欣慰。
我不知道正統的基督教怎么看梵高,他是有問題的,性格不好,不懂得待人接物,而且也曾未婚同居,后來可能和妓女也染(他熱烈地想爭取愛情過,都失敗了)。但人的正直和善良是毫無疑問的。他以他的偉大作品為人類貢獻了價值和巨大的愛。他難道就不能算一個圣徒?
我有時會想,其實藝術家,像梵高這樣的藝術家,他的整個人似乎是個個性化的基督教堂。他用他的生命做了一首贊美詩。
有一些人的名字,是值得我們世代相傳緊記的。
以上內容為本站編輯,轉載請注明出處:鵬騰油畫藝術網 http://www.lanciaitaliablog.com/article-1781.html